查看原文
其他

感恩那些改变我们命运的“大先生”

沈彬 澎湃新闻评论 2021-01-30


评论君说

       他们鼓励的话语,肯定的眼神,赞许的微笑,至今让我们仍感到温暖。


教师节前夕,武汉市第十九中学四代教师共庆教师节。从左至右依次为王秀蓉、肖水芸、李东明、孔晖。 武汉晚报 图


作者 |沈彬


1957年,法国作家阿尔贝•加缪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,立刻写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在非洲阿尔及尔的小学老师路易•杰尔曼先生:“除了母亲,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您。如果没有您向我这个穷孩子伸出热情的手,没有您的教导和您的榜样,如今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。”


这份“仅次于父母”的荣耀,可能专属于老师,属于“大先生”。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,总落在老师关注的目光中;无论我们成为何种专业人士,知识的起点总会回溯到一位位平凡的老师身上。


今年,我们迎来第35个教师节。1985年,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,30多年时间悄然过去,当初设置教师节以期弘扬尊师重教的初衷,已然实现。


从宏观而言,中国的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的大政国策,关键在人才,基础在教育,根本在教师,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的高度之上。2018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出台了《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;当年9月,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,明确提出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”。


“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”,大国良师的理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,得到社会广泛认同。这是对教育的尊崇,更是师者的荣耀。


从个体层面上说,教育质量事关社会公平、事关社会流动,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,关系着无数的孩子的命运。好教育、好学校、好老师,成为强烈影响群众获得感的大事。所以,从校园安全、高考改革、师德建设、“公、民”学校同招的教育改革大话题,到批改作业、“吼娃”的小事件,教育新闻屡屡成为社会的热点,这背后是全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满满期待。


就上海而言,在今年教师节前夕,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撰文时专门提到:近年来,上海教师两次参加联合国经合组织(OECD)组织的“教师教学国际调查”(TALIS),多项指标评价结果排名世界第一,中国教师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。从教师的TALIS评估指标在全球位列前茅,到上海的《一课一练》漂洋过海,输出到英国,上海教育用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擦亮了自己的金字招牌。


还是要看到,全社会对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教师有着更多的期待。上海在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、制度化;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等方方面面,做出很多扎实的努力。比如,上海严查严管个别教师到教育培训机构兼职、开展有偿补课、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问题;上海建立、健全了教师荣誉体系,夯实了教育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;上海还实施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,推进名师名校长后备人员培养工程(“双名”工程)、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、“讲台上的名师”、特级教师培养等工作;上海设置“高峰计划”、“攻关计划”和“种子计划”三大人才计划,让优秀老师脱颖而出,助力加强公办初中“强校工程”,打造“家门口的好学校”。


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;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”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关系到每个家庭前途希望的大事。


当我们长大成人,会有这样的体会:老师们教授过的知识,可能淡忘,但是生命中经历的那些好老师——他们一句鼓励的话语,一个肯定的眼神,一个赞许的微笑,让我们至今仍感到温暖,甚至我们的命运就被这些小小的激励改变。


生命中遇到一位好老师,是幸运的;而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成功,正在于能打造出无数的大国良师。愿好教师不断涌现,愿“大先生”的人格魅力滋润全社会。



    ※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


【推荐阅读】

ETC优惠的政策善意不能被“四舍五入”

23年468万,天价国赔也是法治文明的一面镜子

1200名大学生徒步迷路,探险不是拿生命开玩笑

用好教育App,期待各方交出满意答卷

ZAO火不火,取决于动机纯不纯


有深度、有态度、有温度的新闻评论,尽在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